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员工专区首页合作社资质组织架构供求信息新闻动态信息中心创业历程
武威市兴年果业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新闻动态站内新闻农业资讯 站内新闻首页 >> 新闻动态 >> 站内新闻 >> 合作社新闻

农民专家刘兴年

2013-07-19 14:45:16阅读次数:1335打印返回

 

    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将一大片梨园滋润得格外清新翠绿。见到刘兴年时,他正在指导农民挑选刚刚采摘的早酥梨,专注的神情和熟练的动作,完全像是林技专家。

     其实,今年46岁的刘兴年只是凉州区西营镇前兴村6组的一个普通农民,因为种植黄冠梨发家致富,成为全区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成功典型,声名远扬。在10多年的种植、经营实践中,老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广大种植户眼中的专家,被凉州区政府聘请为农民科技助理员。今年7月22日,老刘又被武威市林科院特聘为林业技术顾问,为全市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会诊把脉”。

    刘兴年一家经营着56亩梨园,黄冠梨为主栽品种,早酥梨为授粉品种。如今,早已进入盛产期的43亩梨树,让全家的年纯收入不下20万元,一家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宽裕。对于今天的成功,刘兴年感慨地说,认准一个致富项目坚持下来,不为短期收入低而动摇决心,不为冷嘲热讽而改变初衷,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坚信付出就一定能获得回报。

    从1996年开始,和许多乡亲一样,刘兴年为了生计,去甘肃农垦条山农场打工,干的是梨树栽培管理的活。2001年,连续打工5年的刘兴年回到家中,作出了自己栽培黄冠梨的决定。这在当时的前兴村,无异于第一次吃螃蟹,既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面临着不小的风险。但在条山农场对黄冠梨栽培技术的掌握,让刘兴年对自己的决定充满信心。

    于是,在亲朋好友的质疑声中,他一次性定植了43亩黄冠梨,决心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开弓没有回头箭。定植后,每年除了悉心管护,还要支付上万元的土地承包费,经营压力非常大。“但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我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刘兴年淡然地对记者说。在刚开始的几年里,他每年都要去条山农场五六次,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梨园中。10多年来,刘兴年潜心学习栽培管理技术,在建园定植、整形剪枝、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微肥生物增效等方面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成了当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专家,他的梨园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之路,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好。2011年10月,兴年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覆盖了前兴、永丰2个村100多户2000多亩梨园。合作社除了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还抱团签订产品销售合同,在市场上取得更大的发言权,最大限度保护了种植户的利益。

    通过种植黄冠梨脱贫致富的刘兴年,并没有满足于自己一家的发展,而是毫不保留地将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前来求教的乡亲们。一些当初持怀疑态度甚至断言刘兴年要“栽跟头”的人,现在也主动向他请教种植技术和致富经验。西营镇碑岭村的赵建虎是刘兴年的好朋友,当初他也不赞同老刘种植黄冠梨。看到老刘的一园梨树年年硕果累累,大把大把的钞票进了口袋,赵建虎再也坐不住了。2008年开春,通过土地流转,他一口气定植了30亩黄冠梨。赵建虎说,今年第一次收获,亩产不下1000斤,按现在的行情算,收入有近4万元。老赵说,每亩黄冠梨的纯收入,是小麦的10倍以上,看来跟着老刘搞特色林果这步棋是走对了。

     在刘兴年的示范带动下,2011年西营镇栽植了以黄冠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3000多亩,其中前兴村、永丰村新栽1300多亩,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形成了千亩示范园区。今年,全镇又新栽植经济林6015亩,前兴村、永丰村示范园区规模达到了2000亩,全镇经济林面积达到10500亩,跨入凉州区万亩经济林乡镇之列。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刘兴年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的大命题。老刘说,随着全镇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农民的技术培训成了当务之急。同时,由于没有恒温冷藏设备,优质的产品只能以低价卖出,降低了产品的附加值。老刘打算尽快筹划修建恒温库和农民培训中心,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带动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过上幸福美好新生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 登录名:    密码:    验证码: *    

版权所有:武威市凉州区兴年果业产销农民专业合作社 津ICP备17003424号-1 技术支持: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